男女主角分别是洛云宜舒征敛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番外》,由网络作家“小懒懒懒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肥肉也可以熬猪油,但是肥肉价格贵,大家也舍不得买多少。所以自己做饭的时候,很少能在饭桌上看到油汪汪的菜。桌上虽然就一道肉菜,但是肉丝却是泡在油汤里,闻着味道就知道差不了。“还买了些菜,晚上你哥哥嫂嫂她们来一起做了吃。”中午实在太热,洛云宜不想弄很复杂的菜。舒眠儿点头。倒是沈嘉择有些遗憾:“我这趟就是送眠儿回来,顺道看看您,下午还得回去干活。”本来他打算把舒眠儿送回来就走,没准备吃饭。但是小孩子肉乎乎的又好玩,洛云宜一回来就开始做饭,他都没机会告辞。“这么着急吗?”洛云宜皱眉,有些习惯真的是刻在骨子里,有人来家里,不请人吃顿饭总觉得不好。“有一批猪正是长膘的时候,每天要打很多猪草。”搞养殖,那真是啥时候都不得闲。“那你回去干完活再过来...
《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番外》精彩片段
肥肉也可以熬猪油,但是肥肉价格贵,大家也舍不得买多少。
所以自己做饭的时候,很少能在饭桌上看到油汪汪的菜。
桌上虽然就一道肉菜,但是肉丝却是泡在油汤里,闻着味道就知道差不了。
“还买了些菜,晚上你哥哥嫂嫂她们来一起做了吃。”
中午实在太热,洛云宜不想弄很复杂的菜。
舒眠儿点头。
倒是沈嘉择有些遗憾:“我这趟就是送眠儿回来,顺道看看您,下午还得回去干活。”
本来他打算把舒眠儿送回来就走,没准备吃饭。
但是小孩子肉乎乎的又好玩,洛云宜一回来就开始做饭,他都没机会告辞。
“这么着急吗?”洛云宜皱眉,有些习惯真的是刻在骨子里,有人来家里,不请人吃顿饭总觉得不好。
“有一批猪正是长膘的时候,每天要打很多猪草。”
搞养殖,那真是啥时候都不得闲。
“那你回去干完活再过来,我给你留一份菜,顺便还能把小妹接回去。”
舒眠儿想反驳,她可是打算回来住两天的。
“家里现在就一张床,等木匠那里的床打好了你再来家住。”
她现在睡的那张床也才一米二,舒眠儿怀着宝宝,洛云宜怕一起住晚上挤着她。
她特意要求的一米五的床宽,不做床尾的护栏。
一米二的床,她自己睡都觉得局促。
毕竟她在现代睡的是一米八宽的床,横着睡正着睡都够长。
舒眠儿看向沈嘉择。
沈嘉择点头:“行吧,那我吃完饭就走,下午早点来。”
洛云宜点头。
从这里到沈家,脚程快些,四十多分钟就能到。
让洛云宜走,大概得一个小时。
“下午你过来的时候帮我寻一节花椒木。”
看着试图“越狱”的小石头,洛云宜想着给孩子做一个磨牙棒。
这东西山上就有,沈嘉择点头应下。
满满一大碗土豆泥,舒眠儿和洛云宜装了一碗,剩下的都让沈嘉择吃了。
顶着这么个秀气的名字,沈嘉择长成了一米八几的大个子,天天干活,从露出的胳膊就能隐约看到肌肉线条。
加上他其实也才十八岁,正是能吃的时候。
桌上的两个菜最后也都光盘了。
饭后沈嘉择主动抱着碗去厨房里洗,洗完碗之后就准备先回去干活。
洛云宜叫住他:“这是给亲家的一点东西,留着以后煮个汤啥的能用。”
一包红枣,一包干香菇,还有两节香肠。
香肠是她从仓库里拿的私货,这东西她囤的不多,分两节出去已经很舍得了。
“别说不要,我给你你就拿着,快走吧。”看出沈嘉择想拒绝,洛云宜先发制人。
她不喜欢推来让去的。
这次轮到沈嘉择看向舒眠儿了。
舒眠儿也看到了篮子里的东西,知道母亲是有意跟沈家打好关系,至于为什么要搞好关系,除了是为她,也没啥别的原因了。
点点头让他收下,洛云宜的好她都记在心里,反正明面上她娘给了东西,沈家那边也不会什么都不回。
至于私底下她想给母亲什么东西,她再跟沈嘉择商量。
送走了沈嘉择,洛云宜把自己裁好的布拿给舒眠儿。
“家里最近事多,也没给你准备什么东西,这块布拿着裁件衣服穿。”
想着既然接手了人家的身体,洛云宜又仔细地过问了舒眠儿婆家那边的情况。
在舒眠儿订亲之前,原主夫妻也是提前打探过沈家的消息。
还有南瓜,嫩瓜摘下来切片晒干,炒肉也好吃。
小石头这会儿又睡着了。
洛云宜干脆把篮子放在堂屋门口,孩子放在里面睡觉。
只在肚子上给他搭了一块布巾。
把自制的蚊帐仔细地罩住篮子,然后坐在堂屋门前的屋檐下,准备开始清洗黄瓜。
(为了方便阅读,只在介绍的时候用古代的名字,后文出现默认古人听时自动翻译成该朝代的称呼)
十多斤,一共四十五根黄瓜。
换了一次水,洗了两遍,洛云宜把菜板菜刀都拿出来,一边守着孩子,一边切黄瓜。
一根黄瓜从中间切开,一分为四。
去掉中间的嫩籽部分。
这一部分当然也要仔细放好,等会儿空口吃也好,加白糖吃也不错。
黄瓜不用去皮,去掉嫩芯部分之后,洛云宜选择再把黄瓜切成长度四五厘米,宽度一厘米左右的黄瓜段。
以后从坛子里夹出来就能吃,不用到时候再改刀。
切好一盆之后,洛云宜就用粗盐腌黄瓜,起码得腌一个小时以上。
把黄瓜里面的水分腌出来,才能进行下一步。
光是洗好的黄瓜就装了好大一盆。
洛云宜也不着急,就坐在门口慢慢地切。
她不怕麻烦,就怕自己没事做。
在现代的时候她就愿意动手尝试新东西,来到这个陌生的时代之后,她更是不想让自己太闲。
闲着就容易胡思乱想,还是让自己保持着有事做,但不劳累的程度就刚好。
舒子英把茄子背回来之后跑回自己家里把菜板菜刀拿过来,准备和洛云宜一起切菜。
“你切茄子吧,我们争取今天把它们都切出来。”
这几天天气好,像这样的大晴天,最多两天就能把茄片晒的透透的。
舒子英点头,默默地开始动作。
虽然她很少做饭,但是切菜她是会的。
切茄片也不需要很多技术,注意厚度别差太大就行。
同样是先清洗,然后就坐下来慢慢切。
花了一早上,洛云宜才切好两盆黄瓜细条。
舒子英切的茄片切好了就直接倒在晒垫上晒着。
晒垫也是竹子编的,和竹席类似,但是比竹席大,长宽可以自己选择。
用宽且薄的竹篾编织形成,两端用厚竹片或者竹子固定,不用的时候可以卷起来收纳,打开就能用。
因为这边的天气变化很快,把粮食直接铺在地上晾晒,容易有泥土沙子混进去。
而且突然下雨会来不及收。
所以就发明了晒垫。
中午没煮饭,只烧了一锅开水。
小石头吃的是开水泡米粉,大米磨成的粉,先倒水,再加米粉,不能直接倒进去,要均匀地撒在碗里。
然后用勺子快速搅拌,让米粉和水混合,搅好的米粉舀起来要能快速滴下去的浓汤状态。
洛云宜和舒子英就继续吃馒头,今天还加了一道凉拌黄瓜芯,麻辣味的。
白糖拌黄瓜也好吃,但是不下饭,和馒头一起吃,还是辣味的更搭。
十几斤黄瓜的嫩芯也不少,洛云宜还让舒子英送了些回家去。
借用了人家的菜板和刀,就算中午人家不做饭,她也不能什么都不表示。
能用东西和钱解决的事情,洛云宜不需要拖着变成人情债。
等中午饭吃完,黄瓜条也腌好了,用清水把盐分洗掉,挤干水分,放到太阳下晾晒,把表面的水分吹干。
“胡瓜也帮我摘些嫩的,二十斤以内我都能包圆。”
胡瓜就是黄瓜,因为也是胡人那边传过来的种子,所以就叫胡瓜。
而南瓜则被称为番瓜。
“紫瓜也要嫩的,红姐你多费心。”洛云宜站在田边,背篓里小石头不太安分,看样子也是着急想下来玩儿。
“行,交给我,中午之前送到你家去。”洛云宜要的越多,她越高兴。
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了菜,家门口的生意可不好得。
“那行,让英姐儿留下来帮您,我背着孩子四处转转。”
这会儿太阳还没有很晒,不让这小子玩高兴了,今天这一天他都惦记着出门。
把孩子从背篓里抱出来,洛云宜沿着小路往前。
走到林边,洛云宜有些累了,主要是臭小子看见什么都好奇,一身牛劲儿,不知道怎么那么大力气。
小石头:高兴的时候我是崽崽,不高兴的时候我就成了臭小子……
“咦?”路边有一个高坎,洛云宜好像看到了熟悉的植物。
主要是闻到了香味。
农村有句谚语:六月六,地瓜熟。
眼前这蔓延的一大片倒卵状椭圆形的叶子,就是谚语里说的地瓜。
学名叫地果,也叫野地瓜,匍匐类藤本植物,多生于山坡、田埂、灌丛、沟边、疏林下。
果实椭圆卵球形状,簇生于短枝上,表面有圆形瘤点,成熟时呈现深红色,成熟后果实是软的,果香浓郁。
有一种长相十分相似,但听说是有毒的植物,学名不知道叫什么,地方上称为‘母猪瓜’。
不管是花叶还是果实都很像,但是母猪瓜果实成熟后果实不会变软,细闻也没有香味,掰开果实,里面的结构和地果不一样。
洛云宜都是用闻香的方法辨别。
成熟的地果很甜,营养价值很高,还能入药。
洛云宜在丛叶里翻找了一会儿,收获了五六颗比花生米大一些的成熟地果。
光是拿在手上,那股果香就肆无忌惮地冲击她的鼻腔。
真的好香。
地果丛里还有一些果子,不过捏着是硬的,还没成熟。
摘到这几颗她就很满足了,好东西不可能全让她一个人占了。
旁边的水渠里有流动的清水,洛云宜就地清洗了地果,自己全给吃了。
小石头眼巴巴地看着她吃完,愣了一会儿。
发现自己没有,表情一变,要哭。
洛云宜赶紧塞了一块米糕给他,还好出门的时候怕小家伙闹,她在荷包里放了一点吃的。
地面温度已经开始上升,洛云宜把小孩抱到背篓里坐好,背着他回家。
背篓底下放了一件旧衣服和两片尿布,防止他在外面拉了睡了。
到家没多久,舒子英就背了半背篓胡瓜过来。
“这一批能摘的胡瓜都在这里,婶娘你看看够不。”
舒子英拿起一个雕了一朵小花的竹筒杯子,给自己倒了杯水。
过来帮忙几天,她终于没那么拘束了。
“够了,暂时就要这些,称了重吗?”
舒子英点头:“十六斤多,我娘说算十五斤。”黄瓜市价是一文钱一斤,洛云宜给的三文钱两斤。
茄子最贵,市场价都得两文,洛云宜一斤多加一文钱。
毕竟这些黄瓜要是没摘,重量还能长。
“那我现在去背紫瓜。”舒子英喝完水,把杯子放回去,背上背篓继续出发。
紫瓜就是茄子。
茄子也可以做酱菜,但是洛云宜这次打算切片晒干,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炒菜吃。
舒红大气挥手:“一共就两颗,哪里多了?你都拿回去吃,晚上英姐儿回来的时候把碗给我带回来就行。”
她刚才看过了,那油纸包里的干香菇可都是好品相的,肯定是洛云宜花钱买的。
自家的酸菜都是自己种菜腌的,只拿一颗,她都不好意思收下那包香菇。
洛云宜还没动手呢,小石头倒是先往酸菜碗扑,要不是舒子英力气大,差点真叫他成功。
“好吧,那谢谢红姐儿了。”这小子真是,一出门就活泼,在家的时候可不会做这些危险动作。
“不谢不谢。”舒红还是笑呵呵的样子,她就喜欢跟洛云宜这样的人打交道。
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洛云宜这样的人很端着,什么事情都得分的清清楚楚,但是和这样的人相处,不用担心自己吃亏。
比那些没眼力劲还一直占便宜没完的人好太多了。
到家的时候舒眠儿已经午睡起来了,正坐在屋檐下拿着蒲扇扇风。
这天气好热,怀孕之后她比以前更不耐热。
“娘,英姐儿。”
舒眠儿一一地打招呼,被她漏掉的小石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她。
“哦,差点儿忘了我们的小石头呢。”舒眠儿觉得好玩,这么点儿大的孩子,真的知道她在说什么吗?
“就在家待着,我一会儿回来。”洛云宜给自己戴上斗笠,拿着镰刀和篮子出了门。
这会儿天气还是热,但是洛云宜还是没改时间。
蔬菜们需要整理,地里的杂草也要及时地清理。
趁着有太阳,这时候除草效果最好。
走了七八分钟,洛云宜才走到自家地里。
这边的土地并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,像梯田一样高低错落着。
把自己准备的线手套拿出来戴上,洛云宜准备先把杂草清理掉。
线手套也是工厂里采购的,那边发错了颜色,因为是样品,所以也没要求退回去。
工厂用不了,就分给了员工们。
活要干,但是她也不想把手弄的跟老树皮一样粗糙。
既然有资源,那就得用上啊。
杂草直接上手拔,连根一起除掉。
不过洛云宜没把杂草扔掉,用镰刀把杂草的根部割掉,剩下的叶子部分又扔回地里。
拔草是为了把草根去掉,至少能保证不会杂草再去而复生。
把草叶子又丢回土里,则是为了给土地做遮挡。
天气实在太热,让阳光直晒土地,土里的水分流失的太快。
这块地大约三分地,光是拔草就花了一个多小时。
洛云宜没有休息,把歪了的豆架扶正,太密集的地方要掐掉一部分叶子。
茄子也是一样的,靠近土地的部分老叶子摘掉,空气能更好地流通。
上层也去掉一些叶子,留下足够植物光合作用的叶子,营养集中供给给果实。
茄子只有几个小拇指大小的还挂在茄子树上,剩余的就是花骨朵,看样子最近是没茄子吃了。
豆角倒是有一部分已经长成了,用指甲轻轻地就能掐出印子,还有些嫩,但是洛云宜就喜欢这种成熟度。
再长就该长出豆米了。
辣椒树上也挂了些刚谢花的小辣椒,过几天才能采摘。
今天虽然没什么收获,但是看到了不少花骨朵,知道以后能有收获,洛云宜的心情蛮不错。
不过南瓜藤有不少被踩裂了。
洛云宜打算哪天早起,把南瓜藤拔掉一部分,再种些豆角。
平时吃肯定是吃不完,但是她得考虑冬天啊,这里可不是现代,没有随处可见的大棚蔬菜,漫长的冬天,想要不可着几种菜吃,现在就得开始准备干货。
洛云宜是跟着奶奶长大的,有时候也会去地里帮忙,所以对农活不算陌生。
备冬菜她没有经验,但是她大概知道怎么做。
原身的记忆里也有备冬菜的环节。
这里的冬季是那种湿冷,下雪的次数不多,只要刮风落雨,气温当场骤降。
这边种小麦的几乎没有。
秋季庄稼成熟后,把土地翻一遍,让太阳暴晒几日,就开始种土豆,萝卜,大白菜。
这些是最常见的冬日蔬菜。
产量确实一般,但是农作物的种类很多,茼蒿和菠菜都有。
茼蒿在很早之前就被传入国内。
菠菜也是被洋人经商带过来的种子。
目前洛云宜熟悉的那些蔬菜里,也就番茄还没见到。
过些日子去种子店逛逛吧,说不定还能发现点惊喜。
院门敞开着,院子里有说话声。
唐见喜母女两,沈麦,舒眠儿都在厅里坐着,保证孩子在她们的视线范围之内。
老大家的汤圆,老二家的跳跳都在竹席上,兄弟俩都已经会说话了,对于这个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堂弟,他们还是很好奇的。
“亲家母回来了。”唐母是第一个有反应的,眼神示意唐见喜说话。
她今天可是带着唐见喜过来服软的。
“来了,眠儿你给亲家倒水没?”伸手不打笑脸人,洛云宜也没说什么难听的话。
反正她是打算远着唐见喜的,就是打交道也不会深交。
毕竟一个只看得到眼前利益,冲动且好面子的人,她实在没兴趣在她身上浪费感情。
和唐见喜一对比,连沈麦都显得可爱许多。
舒眠儿点头,舒子英告诉她瓦罐里有热水,她得知晚上哥嫂都要过来,就提前泡了茶叶。
“亲家坐着,老二家的跟我去厨房帮忙,眠儿你招呼亲家,老大家的和英姐儿一起看着孩子。”
这么多人吃饭,洛云宜也没想过全都自己一个人上手。
“娘,晚上做些什么菜?”沈麦跟在她身后厨房走,到厨房的时候已经挽好了袖子。
“你拿些红薯把皮削了,酸菜洗出来,篮子里那些菜也要洗干净。”
洛云宜系上围裙,开始烧火。
夏天的柴干,灶里的火很快就燃起来。
锅里加了水烧着,洛云宜开始切肉。
其实粉蒸肉要切的厚些吃起来更香,但是家里人多,一斤五花肉怕是切不了多少。
所以还是切的薄些,一人也能夹上两筷子。
灶坑里放些木柴垫着,从灶里取出燃的正旺的木柴,把猪皮上的猪毛撩掉。
清洗之后才开始切片。
粉蒸肉的米粉是用村口的石磨磨的。
不过不是她自己做的,是洛云宜跟别人换的。
其实自己也能在家做,方法也不难。
糯米和大米1:1的比例,放花椒,香叶,八角,干辣椒,小火炒到大米微微发黄,再磨成粉就成了。
这倒是提醒了洛云宜,家里得安排一个小石磨。
村里有公用的石磨,但是那石磨很大,她推的很费力。
而且有时候磨点东西还要排队,麻烦的很。
还有水井,这两天家里用的水都不是她挑的。
但是也不能总让舒以贤挑吧,毕竟他自己家也得用水。
最好是能在院子里打一口水井,用水也方便些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