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启明周亚夫的现代都市小说《西汉小亭侯短篇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喝口小酒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小说《西汉小亭侯》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,作者为“喝口小酒”,主要人物有赵启明周亚夫,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:。但好在他有足够的耐心。或者说耐心的有点过头,他打算在等鱼儿上钩的时间里,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。于是,在把鱼钩扔进水里不久,他靠在了柳树上,闭上了眼睛。烈日当空,照得河水有些刺眼,而柳树下却如同屋内,阴暗且潮湿。偶尔一阵风吹来,让河水泛起波纹,众多的柳条也飘荡起来,不怀好意的打在赵启明的脸上,但赵启明如同长眠于此般,不为所动。......
《西汉小亭侯短篇小说》精彩片段
这柳树比钱管家还要年长,树干粗壮,树冠如棚,挡住了骄阳的烘烤。
赵启明搬来一块平石,在这颗柳树下坐下,开始慢悠悠的拆开鱼线,然后为鱼钩上饵。
新的瓷器作坊已经开工五天了。老管家尽职尽责,整天泡在工地上照应,让本就缺乏管束的赵启明更加不着四六。前几天因为耐不住无聊,突发奇想来河边钓鱼,几天下来,如今他已然是轻车熟路。
哼完一首歌的时间,上饵也完成了。
赵启明提着鱼线随手一丢。加了锡块的鱼钩“咕咚”一声落入岸边不远的水中。
这个小动作惊扰了水下的宁静,在鱼钩落入的地方,原本悠闲进食的鱼儿因为受惊而游走,去了远一些的地方。但也有胆大好奇的,又重新游回来,开始在鱼钩附近游来荡去。
当然,水下的事情,赵启明是不知道的。
但好在他有足够的耐心。
或者说耐心的有点过头,他打算在等鱼儿上钩的时间里,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。
于是,在把鱼钩扔进水里不久,他靠在了柳树上,闭上了眼睛。
烈日当空,照得河水有些刺眼,而柳树下却如同屋内,阴暗且潮湿。偶尔一阵风吹来,让河水泛起波纹,众多的柳条也飘荡起来,不怀好意的打在赵启明的脸上,但赵启明如同长眠于此般,不为所动。
“咕咚”一声。
不知睡了多久的赵启明惊醒,揉了揉眼睛看向鱼线。
好像并没有鱼上钩,但水面却牵起阵阵涟漪。
赵启明不明所以,四下张望,结果在河对岸,看到了一个牵着马的姑娘。
这太大胆了。
居然朝小侯爷扔石头,不知道小侯爷尚未娶亲,很可能把你抓回家当老婆吗?
赵启明有点不高兴,准备抗/议。但忽然之间,他发现对面的姑娘有点眼熟。
仔细一看,他吓了一跳。
因为站在对岸的,居然是几天前在魏其侯府见过的静安公主。
赵启明有点不敢相信堂堂公主居然会跑到这里,而且还朝他扔石头。
但静安公主的的确确牵着马站在河对岸,而且手里还抛着另外一块小石头,正笑看着这边,仿佛在准备下一击。
赵启明不想再被扔,更重要的是他觉得明明认出了人家公主,不去磕个头上个香什么的有被杀头的风险。所以他赶紧扔下鱼竿,远远朝那边行了个礼。
静安公主这才扔了手里的石头,然后朝赵启明左手边指了指。那是十几块跳石组成的过河的路。看样子静安公主是让赵启明到对岸说话?
赵启明喜欢跟静安公主说话,因为静安公主长得好看,而且身材挺棒。所以他非常高兴,笑着朝那边喊了句:“长公主稍等,我这就过去”然后就飞快的跑到跳石桥边,迅速渡河。
跳石与跳石之间距离很远,但赵启明以前在基层也没少走这种路,所以表现的十分灵活,远远看去就像一只欢脱的羚羊。他觉得自己如果会一些功夫,会更倾向于像一只起舞的仙鹤。但可惜他不会功夫,于是就羚羊一样跳到了对岸,然后朝着牵马走来的静安公主又行了个礼:“长公主好。”
“恩。”与之前不同,今天的静安公主并没有穿襦裙,而是一身窄衣小袖的猎装,给人一种飒爽的感觉,但也无形中凸显出了身材,此时正牵着马,含笑打量着赵启明说:“几日不见,东亭侯似乎矫健了许多。”
怎么才能称之为一个有魅力的男人?
这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。
如果你生在韩国,只要长得像个女人,你就是有魅力的男人。但要是你爹妈的基因太差,把你养成了一头猪,那倒也没什么关系,只要你努力赚钱,成为一个富豪,开着宝马撞奔驰的样子,也特有魅力。
显而易见,护卫秦文长得并不像女人,与此同时,他也没有一掷千金的资本。但一群丫鬟仍然被他撩拨的春心荡漾,原因无外乎他身手矫健、剑法超群,有着侠客般的气质。而这,无疑是最强大的男性魅力。
回想起丫鬟们崇拜秦文的样子,赵启明有点羡慕。
他也想成为武林高手。
虽然因为身份的关系,他不用去撩拨那些丫鬟们。但除了丫鬟们,长安城里还有数不清的小家碧玉、大家闺秀,甚至是失足妇女。而这些姑娘们都是他潜在的交/配对象啊。
试想,要是能像今天的秦文那样,在纨绔子弟的party中耍上一手,那些待字闺中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姑娘们,肯定也会像今天的丫鬟们一样春心荡漾,争相把手伸进小侯爷的裤裆吧?
想想还真是有点小激动呢。
赵启明眉开眼笑,一路小跑到房间,取下了自己的青铜宝剑。
在他那个年代,这玩意儿属于“你敢带上街警察叔叔就敢把你扑倒”的管制刀具。但在这里,宝剑是身份的象征。尤其是眼前这一柄,据说是当年老侯爷上战场时的佩剑,属于“砍过大头兵,捅过马前卒”的凶器,要是拿回现代,警察叔叔一定会大吃一惊从宝剑上提取到几百个人的DNA。
好暴力呀!
赵启明觉得很符合自己残暴的气质。
于是他抽出宝剑,学着秦文的样子,仗剑而立。
然后,他一声怒吼,耍了个平沙落雁,把飞过的一只苍蝇当成假想敌,高呼一声“有危险!”,同时敏捷一个驴打滚,躲过苍蝇的袭击,之后站起神来,用拍灰尘的动作迷惑“对手”,忽然忽然之间转过身,来了个横扫千军。
结果,他砍中了一个瓶子。
“咣当”一声,花瓶碎成了几片,散落一地。
此时,几个丫鬟本来在外面的门廊跪着拖地,听到屋里传出的响动,那天欺负细柳的两个丫鬟回头看了一眼,然后默契的点了点头,接着看向细柳。似乎是打算按照规矩再来一次石头剪子布,决定谁去屋里伺候。
但这一次,细柳却并没有跟她们比赛石头剪子布,一听到屋里有动静,就立即扔下抹布跑到了屋里,留下几个丫鬟有些发愣的对望一眼,然后暗笑,细柳居然傻到主动去伺候小侯爷。
这头,细柳已经跑进了屋里,满脸紧张的查看赵启明是否受伤。直到确定小侯爷没事之后,她才松了口气,然后看向那一地碎片。
“它先动手的!”赵启明拿剑指着地上的碎掉的花瓶。
细柳茫然的眨了眨眼,似乎在想到底是不是花瓶先动的手。
“是它先动的手!”
在小侯爷的强调下,细柳点点头,同意了赵启明的供词,然后弯下腰准备收拾。
可赵启明怎么能同意?拉开这个丫头,自己把碎掉的花瓶捡起来。不过捡着捡着他忽然发现有点不对,于是拿起其中一片,站起来看了看,然后朝细柳问:“这是什么瓶子?”
“花瓶啊。”细柳心不在焉的回答,正紧张的看着赵启明的手,似乎很怕他受伤。
“我还不知道是花瓶?”赵启明拿着碎片打量,觉得很奇怪。
因为要说这花瓶是陶的,偏偏花瓶表面透明光滑,分明是瓷器的特征。但如果要说这是瓷器,颜色和质地又太过灰头土脸,根本就像是一个泥球捏出来的东西,全无瓷器的精美。
“我是问,这是陶瓶还是瓷瓶。”
听到这话,细柳的注意力转移到那碎片上,似乎有了不得了的发现,她张开小嘴,退开一步,惊恐的看着赵启明说:“这是老爷‘受封就国’时买的青瓷,钱先生说花了三千铢。”
“三千株?”赵启明眨了眨眼,这相当于三千块人民币的购买力啊,在公元前,够买一个萝莉或者一个正太了。
就这么被自己给打碎了,还真是败家……
咦?
不对。
“你刚说什么?”赵启明有点难以置信:“这是青瓷?”
细柳猛点头。
赵启明不相信的又看了看这灰扑扑的花瓶碎片,结果,他仍然还是不相信。
因为说这玩意儿是瓷,就已经很勉强,顶多算是多了层透明漆,比陶器摸着光滑。但这就像相声大师郭德纲穿上了LV,就算衣服再怎么好看,郭德纲老师该难看还是依然难看啊。
而且更重要的是“青瓷”这个叫法。
这个年代的人是色盲吗?
土色和青色差很多好不好。
至少在赵启明的印象当中,所谓的青瓷首先得有个白底,其次还有蓝色的图案,这才能称之为“青瓷”,可这个花瓶,别说是青色的图案了,就算是白底都没有,也好意思叫“青瓷”?
看来这个年代的陶瓷工艺还处于萌芽状态。
这个发现让赵启明有点恍然大悟的意思。
算算时间,现在的汉武帝才刚刚执政。等过上几年,张骞就要出使西域,打通“丝绸之路”。但在古代的西方社会,最受欢迎的中国产品其实是瓷器,甚至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,本意就是瓷器。
那么张骞同学踩出来的路为什么叫“丝绸之路”,而不叫“瓷器之路”,或者“丝瓷之路”呢?
想来是因为丝绸工艺早已经成熟,而瓷器才刚刚起步,还要过上几百年才能扬名立万。
赵启明啧啧称奇。
他记得以前当基层公务员的时候,为一个乡镇上的陶瓷厂跑过贷款,当时听那位陶瓷厂的厂长说,陶瓷并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工艺,即使是工业发达的现代社会,也依然以手工为主。
所以严格来说,陶瓷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难做出来。
至于那个乡镇为什么选择兴办陶瓷厂,原因无非是当地盛产瓷器的原材料……
等等。
瓷器的原材料。
赵启明一拍脑门,他想起那天巡视领地时,听钱管家说起白泥,总觉得那东西有个了不得的作用,现在他才猛然意识到,钱管家所说的白泥,也就是他所说的观音土,其实是高岭土。
而高岭土,就是制作瓷器的主要原材料。
最新评论